"> 学者观察:中国要修炼“内功” 增强吸引力反驳“唱衰论”_理论频道__中国青年网
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者观察:中国要修炼“内功” 增强吸引力反驳“唱衰论”

发稿时间:2015-04-11 05:47:41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创稿" /> 中国青年网

  人民网北京4月9日电 (万鹏)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给2015年带来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做客人民网,围绕中国经济形势、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热点话题与网友展开交流。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拥有“三大特点”,要通过稳住脚步、修炼“内功”,增强吸引力反驳“唱衰论”。

  中国要稳住脚步修炼“内功”:

  生活更加富有、政治更加法治化、社会更加文明

  “中国现在往前走面临了很多的诱惑和困境陷阱,国内国外都有。”王文向记者谈到。他分析指出,国外诱惑,就是经常被人提及的国强必霸,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很强大,希望中国能出头;国内也有很多诱惑与陷阱,政策的推行会出现冒进和保守的选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政策的陷阱。中国改革开放时时刻刻面临着困境,这个时候如何抵制住诱惑,决策者的定力、社会本身的成熟度都是大家所说的“内功”,通过增强自身吸引力反驳“唱衰论”。

  王文谈到,修炼内功的本源就是我们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有,让政治更加法治化,让社会更加文明。回归到大概是很多人在中学时代曾背过的那句话,国家建设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中国梦”的内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修炼内功就是让社会更加文明,民众更加富强,政治越来越开明和民主。把这个内功修炼好,许多诱惑自然会解决,对外形象也会越来越好,社会改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三大特点:

  艰难前行、目标明确、潜力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状态,同时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转型升级,王文向记者谈到,目前的转型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艰难前行、目标明确、潜力巨大。”他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粗放式、慵懒式发展的问题,甚至是非合规式的特征。粗放式的发展,即资源型的粗放,造成生产率不高,牺牲生态环境等问题;慵懒式的发展,即创新度不强,主要靠房地产、土地财政等简易式的发展;三是非合规式的发展,有很多政策的灰色空间存在腐败现象,有些企业靠行贿、违法逃税、偷税、漏税来运营。随着国家进一步发展,需要跟这些转型时代初期出现的非常态现象告别,彻底根除这些现象相当不容易。

  “不过,现在的目标相当明确,就是要出现扭转上述三个现象的‘新常态’,即精细、创新以及合法。”王文向记者谈到。他指出,“精细”,是相对于粗放来讲的,需要精细化的管理,资源、能源的精细化使用,社会精细化的分工等;“创新”,即所谓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更多的在技术领域、管理领域、运营领域以及各方面领域的创新;“合法”,即社会运行的规则,整个国家运行都要走上法治的轨道。王文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进入了越来越健康化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声音、不适应的人群,产生不适应的情绪,对我们目前运行的方向和运行的轨迹产生了一定舆论影响,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国家的潜力所在,王文认为,中国目前进入到了国家运行与转型潜力巨大的混杂时代。

  亚投行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合作也会加快中国社会国际化

  王文在谈到亚投行时指出,亚投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部队”。作为目前最耀眼的多边金融机构之一,亚投行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亚投行对我们社会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王文指出,首先是形成了大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关注,以及感受到国家崛起的荣耀。第二,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多边金融力量,会吸引与聚合着国际上的合作力量,带动企业对外投资,拓展中国社会进一步国际化的路径。

  “亚投行不是马歇尔计划,不是霸权争斗的经济计划,也不是一个零和博弈。它更多的是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投资为主的多边金融合作,是一种普惠式的、均衡式发展目标的机构。”王文向记者谈到。他指出,美日没有加入,只是说明他们没有成为创始成员国,不代表他们未来不会加入。即使最后不加入,仍然也不影响推进亚洲甚至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日本媒体、智库、政界人士都在批评安倍当局,并且发出很多声音,考虑下一轮加入亚投行。美国批判声音更多,纷纷地认为美国没有加入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失败。所以,不排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美国和日本仍然会加入到亚投行的事业中。

  进一步加大关于亚非地区的研究:

  对相关国家的陌生是“一带一路”挑战的根源

  “36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再遇到困难、再克服困难的进程。”王文认为,这是中国目前整体上主流人群仍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积极态度的根源。他谈到,不少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三轮的改革开放。第一轮改革开放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轮改革开放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现的贸易改革开放;第三轮改革开放的出现仍然会和过去一样,出现很多困难和挑战。回顾起来,我们应该有更多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些调整和困难。

  王文谈到,有很多学者都分析过“一带一路”的风险、挑战等等,但最初始的挑战目前为人所比较少的提及,就是对这些国家的陌生。陌生是所有挑战的根源。王文强调,“一带一路”绝大多数地区,实际上是中国人的知识盲区,将会带来所有投资、贸易、人员往来、金融合作等领域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地加大关于亚非地区的研究,尤其是发挥很多现有的拥有亚非研究基础的院校、研究机构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大家去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