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从金融改革的角度看“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

发稿时间:2016-01-12 17: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在中共中央最新颁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战略性的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将从金融改革的角度,诠释“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并着重强调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发展。从金融角度来说,金融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制度创新。而金融创新的本身又是突破现有的监管框架和体制,也是要在制度方面实现突破。其中,金融的创新包括几个层面,一是制度创新,这是根本。二是机构创新,这是基础。三是市场创新,这是领域。四是工具创新,这是抓手。例如,互联网金融是目前比较火的一个行业,也是金融创新的前沿地带,他实际上是金融工具创新和技术创新角度来共同引领的创新。除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以外,监管思路也要随之创新。一是,放松管制,不是说不管,而是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去管,用创新角度去管理创新。二是,鼓励创新,鼓励在合规合法下的创新。三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和严格执法,要对风险问题和违法问题要严惩。

  第二,推动开放。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开放领域,最近这些年开放最快、步伐最大都是在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开放,是双向的开放,是有进有出的开放,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其中,“一带一路”、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等都是中国金融走出去的重要措施。“引进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资本项目开放,引入国外资本稳步、健康的流入中国本土,为我们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不断的引入更加完善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

  第三点是绿色发展。从金融角度来讲,以前节能环保都是政府补贴的方式,是一种输血式的发展战略。事实上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国家给补贴,是不是真正能形成激励机制,让绿色产业更有活力,这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不管是碳排放权的金融交易还是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的配合,都是希望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和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四共享发展。共享的概念本身很大,可以理解的角度很多。如果放到微观一点的金融角度,是让更多的主体参与金融各环节中,贡献和享有金融带来的各种服务。其中,民营资本进入到金融行业是这几年来谈的比较多,做的比较多的。金融行业目前还属于一个垄断性行业,如果能够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金融行业当中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很重要。从前年开始,去年取得最大进步就是在银行领域对民营资本的开放。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也是一个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前一阵子出很多的风险,引起社会反响也是不好的。但是从中央的态度来看,是鼓励发展,鼓励其支持实体经济,鼓励其发挥普惠金融功能的重要渠道。

  最后就是协调。从金融接管协调角度来讲,前不久股灾之后,大家经过反思和研究,都认为金融监管的不协调是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一行三会体制下,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各监管机构之间必然存在一些不配合的现象,造成分业监管体系不适应金融混业发展的问题。同时,金融监管的协调绝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应当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动态地看,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在十三五规划中,对金融监管协调提出了一些相对明晰的要求。一是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二是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三是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

  (尹振涛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