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学者(智库)解读二十大报告要点(3)

发稿时间:2022-10-22 16:57:00 作者: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研究院 来源: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研究院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并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会议继续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大会报告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二十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报告中在经济方面的部署有哪些边际变化和值得关注的地方?如何理解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心任务及其他关键词提法?二十大之后,怎么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怎么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对外开放的形式与特征有哪些优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全体人员、学术委员、研究员、国家智库学者专家第一时间收看了二十大开幕,并解读报告。

聂永有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在于贯彻新的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观念。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采取切实措施来应对。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王文锦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产业访问学者、《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理事、中国交建总承包分公司党委书记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看百年大党的与时俱进

  73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为党在历史转折点提供了正确指引。而今,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再次发出“动员令”。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赶考”之路上“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觉和清醒;与时俱进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要求。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坐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根本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仍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保障。

  可以说,“三个务必”从初心使命到作风状态,从精神意志到能力本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系统整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遵循。

李曙光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吸引服务更多海外优秀人才 回国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忧远思深,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二十大报告精神,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是我们现在重要的政治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侨界专家,我们都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又长期扎根国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具有独特的融通中外的专业优势与视野优势。我们要勇于扛起历史的使命责任,不负期望、真抓实干,在建言献策、发挥智库功能、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建功立业、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多做工作,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毛一翔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原主任

党的二十大是个重要标志 二十大报告是份纲领性文献

  如果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对建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那么二十大报告则昭示着党的新的百年征程的开启,它回答了我们党将向何处去、中国将向何去、世界将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世纪之问,它不论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上,都将具有重大的里程牌意义。

黎陆昕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青年的成长注入新动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的成长与培养将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紧密相连。

  二十大报告在强调人才与创新建设时指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对青年寄予厚望。

  二十大报告号召“生逢其时”的当代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点中了青年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与要害,可谓语重心长、发自肺腑。

  顶层设计的强调、人才布局的关切、精神引领的寄语,将使不辱使命的中国青年在奋斗与努力中动力十足。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