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这个地方,让习近平为之动容

发稿时间:2017-08-29 16: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塞罕坝有一种精神象征,那便是绿色的魂,它被寄托在树上,赋予这些树以挺拔、刚毅的品质,鼓励他们用顽强的根系扎进荒凉的土地,实现了塞罕坝的的蜕变之梦。时光倒流,1961年10月的塞罕坝,寒风吼叫,大雪漫舞。为了改变北京城被风沙侵袭的状况,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刘琨,率队策马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坝上,为我国北方第一个机械林场选址,那一刻起他们成为了塞罕坝人的“祖先”,用生命铸成绿色屏障。当年刘琨一行人员在清朝康熙点将台的石崖下,发现了天然落叶松的残根。他们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生命的希望,于是他们继续寻找。最后,竟然在荒漠的红松洼一带,发现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落叶松。或许就是那棵落叶松,给了他们恢复绿色生机的希望。生命总会创造美丽的奇迹。他们想着有一棵松树,将来就会有亿万棵松树,正是在这种乐观精神的鼓舞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从荒漠变成绿洲,成为守护北京生态安全的忠诚卫士。现在,祖国没有忘记塞罕坝人的功勋,习近平总书记也不会忘记塞罕坝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习近平的批示是在给塞罕坝几代人的努力以点赞。这个过去是皇家猎场的塞罕坝,在国家动乱、民族危亡的时刻遭遇毁灭性的的砍伐,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塞罕坝重新换上“绿装”,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这表明了生态建设不是“儿戏”,绿色文明关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果不是塞罕坝的绿色屏障,哪里还有北京城的生态防护?

  久久为功是塞罕坝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习近平深谙这个道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是物质时代,全党全社会必须厘清的问题。要GDP也要生态,这二者并不矛盾,塞罕坝用实实在在的表现说话。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生态建设永远没有完成时。塞罕坝人用了整整55年时间来实现“绿色之梦”,过程虽然艰辛,但事业壮美。每一棵树上都有年轮,年轮就是塞罕坝人用生命刻画的梦想。早在福建闽东工作时,30岁出头的习近平就对林业战略地位有深刻的见解,在闽东的那段日子,习近平分析闽东的优劣势,当时他就强调:“闽东山地多,但林业基础差,覆盖率和蓄积量都比较低。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方针,把林业置于事关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来制定政策。”从此在“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理念号召下,闽东人民广泛植树造林,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几十年的从政历程里,习近平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大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比如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难道不是“久久为功”的精神吗?爱人民,就要为人民谋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实干兴邦是塞罕坝的精神宣言。如今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8至10倍,每年提供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塞罕坝人靠的正是实干精神,才能克服困难。2011年3月,习近平在《求是》发表的《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塞罕坝人从不轻言放弃,“种树”也能种出一片新天地,“开荒”也能开出绿色文明之路,这就是塞罕坝的“实在”。以前,有的一些领导干部,会议上讲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一结束就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抛之脑后,这正是“虚”的表现,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获取短暂的经济增量这不是实干,而是“投机取巧”。所以,习近平任职中央后,多次强调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实行责任倒查,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买单。习近平曾特别强调:“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塞罕坝人种树种出“新天地”,120亿的生态服务价值啊!这是创业55年后的价值所在。而我们祁连山山脉近期的生态破坏行为今后要花多少代价才能弥补回来?保护与破坏就在一念之差,给国家带来的结果是天壤之别。用一颗真心去为人民群众谋发展会难吗?塞罕坝人说:“不难!”

  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精神魅力。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塞罕坝人在茫茫的荒漠上,能够几代人坚持下来,靠的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和在戈壁沙滩上进行核爆炸试验的科研人员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是第一个。所以,你知道吗?塞罕坝人用55年的时间验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情怀。习近平为什么指出塞罕坝人的先进事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目的正是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愿意用奉献精神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把发展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基础上。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秉持“功成不必在我任”的奉献精神。习近平多次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奉献就是抛弃了私利的高尚行为,值得人们敬仰。

  现在,行走在塞罕坝,风景一定是迷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举,也是在深层次把握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需求。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多么坚决的宣誓啊!这是一个领袖为民的情怀,宁可得罪几个人,也不辜负14亿中国人。我们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宁要长远利益,也不要短期利益,要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痛楚”,就要用科学求实的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大军)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