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专家谈】绿色基础设施“走出去”诠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发稿时间:2017-04-26 15:56:31 来源: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网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就将“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绿色融入发展理念当中,是中国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总结,也是作为大国的担当。

  绿色基础设施将成为共建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一带一路”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便利的生产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通讯条件等,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吸引资本流入,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和运营周期长、外部性强等特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因此,全球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势在必行,其对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和破坏。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将达57-70万亿美元

  全球尤其英美等西方国家基建投资缺口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世界银行预测,目前全球有12亿人口没有通电,24亿人口缺乏基本卫生服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06)测算,受城镇化、人口增长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促动,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需求将达65-70万亿美元 。麦肯锡数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高达57-67万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英国近20年来的基建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5%至1.2%,与国际公认的2.5%的理想状态相距甚远。美国基础设施同样面临着长期投资不足的问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为,到2020年美国基建投资需求量为2.7万亿美元。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期,将扩大基础设施作为其竞选的重要纲领,提出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即预计10年总投入达到1万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ADB)2017年2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2030年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26万亿美元,可见基础设施需求是世界性的。

  在全球经济复苏愿望强烈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在投融资需求。亚开行最新报告显示,从人口占对象国整体96%的主要25国的推算来看,目前的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为8810亿美元,仅为需求的一半左右。电力供应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其需要完善,而目前基础设施投资仅为需求的一半左右。亚开行等开发机构的投资仅占2.5%。因此其建议各国和各地区通过财政改革筹划资金,并用活民间资金。

  打造全球绿色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一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而发达国家约为3%,其它发展中国家为5-6%,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比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以及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总和都多。中国还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建造和资助的基础设施,这也超过了所有多边开发银行和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

  中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也得益于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改革开放后,得益于有效地动员了多种资源,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全面提升,为经济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从1992年到2013年,中国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占GDP的8.6%,而同期美国、加拿大为2.5%。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均位居世界第一。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极大地改变了时空概念,人员、货物、信息流动加速,推动了产业的增效和城市化发展。中国还建成了全球效率最高的超高压输电系统,高效率的电网系统提高了整体效益,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时,就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更是强调融入绿色的发展理念。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又一次强调,中国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建造和资助基础设施时,中国将尽心分享和交流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中国方案”,帮助其他国家避开中国所遭遇的严重环境压力。中国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极具价值,必将为世界提供了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实现低碳的发展机会。(杨凡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