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这块麦田里,习近平珍惜每一个“守望者”

发稿时间:2016-04-19 09: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这是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句话,语句中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正如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心间也充满了“离别的伤痛”,甚至难以“从容”。2016年4月14日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梁思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出了一份唁电,对梁思礼同志逝世深表哀悼,向梁思礼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一向“爱才惜才”的习近平内心无疑是悲伤的,但习近平却用过去和现在的行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中国要“化悲伤为力量”,“化泪水为斗志”!

  忧伤之后应警醒——爱惜“科技守望者”。习近平在唁电中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礼同志毅然归国,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仰。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习近平的唁电不仅是对梁思礼同志为中国科技事业所做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也表达了对科技人才的爱惜和尊重。回顾历史风云,中国历史上的科技人才不仅具有奉献精神、严谨作风,更是怀着一颗强烈的爱国情怀投入到科学事业中去: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童第周、“两弹一星”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中国的科技历史,就是由这些人一步一脚踏出来的,就是由他们的汗水和苦难铸就的!这样的人才,习近平能不爱惜吗?中国能不疼惜吗?为科学家颁发证书、向科学院士表达慰问、亲自看望科技工作者,这是习近平向科技人才们传达出的“爱惜之情”。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考察杭州高新企业时指出,要立体化地培育人才,特别是对高端的尖子人才更要爱护。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伟大的科学能铸就强大的力量,伟大的科学家能创造无穷的能量。一个科学家的离去对国家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在忧伤之后更应警醒:对于科技人才的关注与关怀不能等到失去后才进行,而应该在当时当下就给予科学家们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为他们的科技之路铺石架桥,用人才制度、科技补贴、贡献奖励等方式表明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与体贴。有了这样的“爱惜”,才有科学家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地勇敢探索,才能有科技欣欣向荣的繁华胜景,才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悲痛之余不忘振作——呼唤“科技守望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人才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聚”,开启天下英才盛会;一“用”,打造科技新能量;合聚而巧用,这是人才工作的两大关键,也是习近平对科技人才的真切呼唤,更是中国发展对人才的深情召唤。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科技人才可谓是真正的“决胜绝技”,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航空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等发展需要,中国的科技人才需求也到了最为“饥渴”之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构筑起中国发展的这栋宏伟建筑。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需要一个“天马行空”的科技未来,需要一群“异想天开”的科技奇才。只有坚持人才上的对外开放,呼唤具有实力的科技人才,中国的这块科技之田才能聚集起技术上的“飞龙猛虎”,扩大自己的科技领域,壮大自身的科技力量,成为带动世界科技发展的“佼佼者”;也只有“千呼万唤”各路英才,才能形成科技上的团结和士气,振作中国的发展之翼,振作国人的自信心,吓跑强权者的野心,赶走霸权者的“别有用心”;在避免自身挨打受伤的同时,还能保护他人不被欺负。

  用快乐告别悲伤——培育“科技守望者”。2013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习近平强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亩田都需要农民的辛勤耕种,中国科技的每一个进步也都需要科学家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创造。有田而无农民,农田就会荒芜,百姓就会“食不饱,力不足”。同样,中国的强大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光提自主创新,却没有人才的投入,没有智慧的探索结晶,没有“头脑风暴”的“碰撞”,那么“科技之田”也将是一片“凄凉地”,纵有“肥沃水与地”,也是“禾生陇亩无东西”!科学家毕竟是少数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中国科技”的这块“麦田”,因此培养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完善人才发现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培养宏大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中国现在和未来需要认认真真践行的。一颗星星的陨落应该引起更多繁星的闪耀。今天我们虽失去了梁思礼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习近平会带领我们建设一支铁打的科技人才队伍,中国将孕育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创造者。繁星满天,人才济济,科技璀璨,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希望看到的。告别今日的“失才”之痛,以培养“科技守望者”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中国必将获得无限快乐的源泉。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或许,这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诠释的“守望者”形象。但中国科技田里的“守望者”,不论“伟大地死”或“卑贱地活”,他们都是好样的。习近平珍惜这些无私奉献的“守望者们”,是他们“守护”了中国科技的一亩田,而这些“科技守望者”,将由中国来守护!(学习大军)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